匠心築夢—FRP篇

by weartascent

當藝術小品完成後,真正的創作才正式開始。小品讓我確認形體的比例與細節,而接下來,就是將這個概念放大,製作成完整的藝術作品。我的雕塑創作主要以 FRP彩繪與石雕 為主,這次先來分享 FRP(玻璃纖維強化塑膠)雕塑 的製作過程。

FRP 雕塑的特點是輕盈又堅固,能夠承受戶外環境的考驗,同時也具備細膩的表現力。這個過程充滿技術與耐心,每一個步驟都至關重要。

製作心棒:骨架是雕塑的靈魂

雕塑的第一步,就是搭建「骨架」,這就像人體的骨骼,支撐著整個作品。

我會使用鐵絲或其他堅固材料來製作這個「心棒」,確保雕塑能夠承受自身的重量,並且在後續創作時不會變形。

心棒的設計需要考慮結構的穩定性,也必須符合作品的動態與姿勢,讓它能夠流暢地展現出該有的神韻。

堆土:從無到有,注入靈魂

骨架完成後,就進入「堆土」階段。我習慣使用木節土,開始塑造作品的形體。

這個過程分為 粗胚、中胚、細修 三個步驟,每一層都需要時間雕琢,從大輪廓的確立,到線條的流暢,最後進入精修,讓細節變得完美。

這一步驟既需要耐心,也需要對作品的理解,因為在這個過程中,我要讓雕塑「活起來」,注入它的靈魂。

分模:考驗邏輯,讓翻模更順利

當土模完成後,接下來要進行 分模。這一步非常重要,因為它決定了後續翻模的順利程度。

我會使用「分模片」來建立清晰的分模線,這需要考量作品的結構與脫模的可行性,避免「卡模」的情況發生。

這個過程需要一些邏輯推理能力,確保未來的製模與翻模能夠順利進行。

製造外模片:建立外殼保護雕塑

分模完成後,接下來就是製作 外模片

我會使用 FRP(玻璃纖維強化塑膠) 來製作外模,它的特性是堅固耐用,能夠完整保護作品的形體。這個步驟的重點是讓外模片緊密貼合土模,同時保留所有細節,確保之後的翻模能夠忠實還原作品的每一個紋理。

翻製內模:真正的作品模具

當外模完成後,我會使用 FRP 製作內模,這才是用來翻製雕塑的真正模具。

這個步驟需要耐心,因為任何一個細節上的誤差,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作品呈現。內模的品質決定了雕塑的精細程度,因此在這個階段,每一個紋理、轉折都必須仔細檢查,確保沒有破損或缺陷。

修模:細節決定品質

當內模製作完成後,接下來就是「修模」的步驟。

我會使用 砂輪機與砂紙 來修整表面,讓雕塑更加細緻。這個階段的目標是讓雕塑的表面平滑、線條流暢,避免在上色後出現不必要的紋理或粗糙感。

這是一個讓作品「更完美」的過程,也是讓它更具藝術質感的重要步驟。

上色:讓作品擁有獨特的靈魂

修模完成後,接下來就是 上色

我會使用 壓克力顏料 來進行彩繪,根據作品的風格與氛圍,選擇適合的色彩與技法。上色不只是美化,更是一種表現方式,能夠讓雕塑擁有獨特的個性與情感。

這個步驟需要細膩的手感,層層疊加色彩,讓作品呈現出豐富的層次與質感。

保護塗層:讓作品長久保存

最後一步,是為雕塑塗上一層 保護層

這層保護層能夠防止顏料剝落,也能增加雕塑的耐候性,讓它在戶外或室內都能夠長久保存。這一步雖然簡單,卻是確保作品歷久彌新的關鍵。

雕塑的誕生,是一場漫長但美好的旅程

這就是 FRP 雕塑 的完整製作流程,從骨架的搭建,到土模塑形,再到翻模、修模、上色,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時間與專注力,但當作品最終誕生時,那種滿足感是無法言喻的。

創作,是一場與作品對話的旅程。每一件雕塑,都承載著情感與故事,希望這份分享,能讓你更了解這個過程。如果你對雕塑創作有興趣,歡迎一起交流,讓藝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