雕琢新生—小品篇

by weartascent

每一件雕塑作品的誕生,都是從一個小模型開始。我習慣稱它為「藝術小品」,它不只是作品的縮影,更是創作的靈感起點。這個過程就像培育一顆種子,在手中慢慢塑形,直到它長成最理想的模樣。

創作雕塑小品的過程需要耐心,每個步驟都承載著細膩的手感與情感投入。以下是我製作藝術小品的完整流程,希望讓更多人能感受到雕塑的魅力與溫度。

堆土製作土模:讓形體誕生

一切的開始,都是從一團土開始。

我會先用木節土塑造出作品的基本形體,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。
剛開始是粗胚塑形,先抓住作品的整體結構,再慢慢細修,讓線條更流暢、輪廓更精準。
這個步驟非常重要,因為土模的細緻程度,會直接影響到後續的作品質感。

這是一段需要投入時間的時光,像是在與作品對話,逐步為它注入靈魂。

矽膠翻模:留下每一處細節

當土模完成後,接下來就進入翻模階段。

我會使用矽膠來製作模具,因為它能捕捉到土模上最微小的細節,確保後續灌模時,能夠忠實呈現雕塑的原貌。翻模的過程需要一些技巧與耐心,從塗刷第一層薄矽膠開始,讓矽膠完整包覆作品,再逐步加厚,直到形成一個穩固的矽膠模。

這個階段既有趣又充滿挑戰,因為它關乎成品的細節保留。

模泥灌模:來自水庫的環保水泥

翻模完成後,接下來就是灌模。這一步驟我選擇使用「水庫淤泥環保水泥」,這種特別的水泥不僅環保,還具有細膩的質感與良好的防水性,能讓雕塑作品更加耐久。

將調製好的水泥漿倒入矽膠模具中,等待它慢慢凝固,這是一個讓作品從流動的泥漿轉變為堅實形體的神奇過程。

時間過去,作品逐漸成形,像是從模具中誕生出新的生命。

修模:讓作品更細膩

取出凝固的模型後,還需要進行「修模」的步驟。

這時,我會用砂紙打磨表面,修整細節,讓每個線條更加平滑、每個轉折更加流暢。

這是一個讓作品「變得更好」的過程,透過仔細的修整,雕塑的質感會更加細膩,呈現出最完美的狀態。

上色,賦予作品靈魂

最後一步,就是為作品上色。

根據不同的風格,使用適當的顏色與質地,讓材質本身說話。上色的過程就像是為作品賦予個性,不論是厚重的色彩還是輕盈的暈染,每一筆都讓它更有生命力。

雕塑的誕生,是一場美好的旅程

這就是我製作藝術小品的過程,每一步都需要時間與耐心,但這也是最迷人的地方。

從一團泥土,到最後成為一件完整的作品,這段旅程充滿變化,也充滿驚喜。

希望這份分享,能讓你對雕塑創作有更深的理解與感受。如果你對這個過程有興趣,歡迎一起交流,讓藝術走進生活,成為日常的一部分!